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9节 (第5/5页)
“陈老师您尽管问。” 我要是答不上来,让车皓师兄帮我。 “平常看什么书啊?”先问点日常的,于细微处见真知,而且还可以从书籍处展开话题。 至于郝运精心准备的论文,陈星良不着急问。 也有可能没必要问。 “看的最多的就是《刑法》,其他的……”郝运说了五六本就没再说了,因为其他的没把握。 陈星良正好就是《刑法》大佬,就着刑法相关的知识点问了几个问题。 太简单了。 这些都是知识性的问题,郝运先把车皓的240点属性给拍了,自然是对答如流,哪怕是问一些需要理解问题,也能够轻松应付。 当然,属性不是万能的。 如果郝运的知识体系里头没有,那他也不可能凭着这些属性翻出什么浪花来。 属性是对固有知识的解读和理解。 至于为什么拍车皓的,而不是陈星良的属性,郝运在这里头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他觉得陈星良问他一个初学者,不可能问太高深的问题。 这样的话车皓的属性就够了。 而且,太基础的问题,最好就用基础的方式去回答。 就像是1+1等于2,你问一个小朋友,他就会直接回答你,可是你如果问一个数学家,他可能会有更复杂的解答。 反而就弄巧成拙了。 另一方面,郝运觉得他不能表现的太逆天。 如果让陈星良觉得他碰到了毕生最出色的学生,他大概就会尽一切的手段,让郝运焊死在他法学的战车上。 这辈子就老老实实的研究法学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