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2节 (第4/6页)
是他还是要折腾。 而且要大张旗鼓的折腾。 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他这个年轻的戛纳最佳编剧目前在写一本关于远征军的书,做一个远征军的剧本。 可是戛纳最佳编剧还远远不够,这不是一张万能通行证。 所以,他找北电院长张辉军正儿八经的给国防大学写了一封推荐信,说明了意图,希望北电学生郝运在剧本创作阶段能够得到专业机构的帮助。 于是就和国防大学搭上了线。 可能是因为这是公对公的往来,而且郝运戛纳最佳编剧的头衔也起到了一些作用,人家还真安排了一位老师和他对接这件事。 和他交流的叫李栗,是一位博士研究生。 1995年考入国防大学研究生院攻读作战模拟专业;1998年获军事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2002年9月,考入战略后勤组织指挥专业攻读博士学位。 虽然她的专业方向不是军史,能够给郝运提供的信息极其有限,但她的老师是张兆中,她还是多档军事节目的特邀专家。 曾经公开表示“坐在老师这个位置上,就要在老师这边推动;坐在媒体位置上,就在媒体上推动。我们呼吁大家关注每个国家最新的战争实践,我觉得它对于咱们整个国防军队建设,是有意义的。” 戛纳最佳编剧要写军事题材的剧本,所以派她也算专业对口。 郝运虚心好学,和李栗曾经的经历非常相似。 再加上郝运有能够薅属性的能力,递一下本子,碰一下茶盏就能薅到人家大量的军事属性。 所以两人聊得非常愉快,郝运每次来拜访,李栗都会拉上一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