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影帝只想考证_第55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5节 (第5/6页)


    第一,电影好看,也或许是董凭有意挑选的原因,观众对电影本身的反馈基本上都比较积极正面。

    故事不难理解,虽然大家对架子鼓不感冒,但是咱们也不是没有鼓。

    什么狗屁爵士乐不懂,就当是敲锣打鼓的鼓,也一样不影响观看。

    第二,大部分观众都把电影当励志片看了,不少评论都说是带着孩子去看的,还有一些遗憾自己没有碰到这样严厉的老师,还有一些则是感谢学生时代老师的严厉。

    大家喜欢看励志的故事和电影,并非是期望看到人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那只能被定义为童话。

    而是想要看到主人公的不屈与反抗,从而获得力量。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部郝运认为的外国剧本,其实并非完全是美式文化,反而与华夏式教育有着很多交叉的地方。

    电影中,曹远征的高压手段包括不仅限于极其严厉的要求,毫无下限的辱骂,充满暴戾的摔砸物品和高强度的教学节奏。

    外国人觉得叫虐待,电影参展的时候,英文名被定为《whiplash》,本身便是“鞭打”的意思。

    然而,在儒家文化中,我们认同“天地君亲师”。

    老师是与父母、皇帝同样级别的存在,在传统文化中老师和父母都是对的,这种说法贯穿了华夏上千年的历史。

    很多人可能都有印象,爸妈送你上学的时候,或者碰到老师的时候,总是不断地强调让老师别客气,给我狠狠地打,照死里打(这个肯定是客气话)。

    从影片的中段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