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30节 (第4/6页)
评委年龄普遍较高,对华夏电影仍有偏见,所以华夏电影要得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必须要比其他影片高出一大截。 例子就是当年陈楷格父子的《霸王别姬》获遍大奖,走到奥斯卡跟前,好几个评委说,《霸王别姬》已经不需要奥斯卡的肯定了。 郝运另辟蹊径,他跑到好莱坞去拍电影了。 似乎是想先用米果电影拿到好莱坞的地位,再走中外合拍片的路子。 顾常威站在一个前辈的角度,乐得看他折腾出些名堂。 说不定就走通了呢。 “还挺让人头疼的!”郝运叹息。 于是,顾常威这个奥斯卡评委,就给郝运详细的科普了一下这里头的一些东西。 什么叫奥斯卡前哨站和风向标。 电影上映之后,就可以照这个方向去努力了。 还有什么是奥斯卡的本质。 奥斯卡从一开始就带有这样的初衷:建立票房以外的另一套评价体系,为艺术加冕。 还有奥斯卡的评奖原则等等。 郝运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看顾常威说的口干舌燥,还约定了下次继续聊。 郝运必须要决定出来,《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主攻欧洲三大,还是去试试奥斯卡。 欧洲三大的每一家郝运都拿过奖,他有一定的信心。 奥斯卡就没把握了。 如果真的想挑战奥斯卡,那绝对是噩梦级副本。 郝运必须要想办法为《海边的曼彻斯特》造势。 联合派拉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