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8节 (第4/8页)
篇论文并没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尤其是关于i(?)兼容性,也惹起了数学界,乃至物理学界的诸多争议。 甚至可以说,整个七月,世界数学界跟物理学界,都为q理论吵成了一团。 一边认为q理论的确是目前最接近彻底解决大统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另一边则认为,乔泽提出的q理论存在严重缺陷,根本不可能解决大统一问题。 而且两边都有大佬级的支持者。 正方这边就不用说了。 乔泽,彼得·舒尔茨,爱德华·威腾,光这三个人阵容已经很强大了。更别提还有好几位数学跟物理学界的前辈,也都倾向于支持q理论。 至于反方,主要集中在许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的确是乔泽始料未及的。他也仔细研究了对方质疑的点。 最大的争议焦点还是q理论中已经彻底抛去了时间的概念,并通过空间变化率,来取代许多需要时间才有意义的参数。再加上许多推导涉及到离散几何跟非连续性物理的概念,更是在多个层面对于传统物理学进行颠覆。 比如空间是离散的,类似于格点或网络结构,而不是连续的流形。这在对于现行的物理学的确是颠覆性的学说。涉及到一系列已经验证的东西需要重新定义。 又比如离散引力场…… 论文的结尾部分,乔泽也提出了许多新的预测,比如基于离散量子引力的黑洞熵,推导出了通过离散几何结构解释黑洞熵与其表面积之间的关系;重新预测了早期宇宙中离散空间结构对微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