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4节 (第6/7页)
什么时候像他这样的大数学家人情变得这么不值钱了,一篇论文就能给抵消了?他可是在人家高等研究院院长那边当了好几天的孙子。 至于乔泽希望彼得·舒尔茨作为审稿人之一这种事,那都不叫个事。 别说投论文的时候,论文作者本就有权利建议请或者不请某几位数学家做审稿人,就算乔泽没提这个要求,洛特·杜根也打算将彼得·舒尔茨列为审稿人之一。 他很清楚最近一段时间,彼得·舒尔茨一直跟华夏那边保持着学术上的交流,毕竟还是他当的中间人。所以让彼得·舒尔茨来审稿,远比其他人要靠谱得多。 毕竟是前所未有的数学领域,而且《数学年刊》还要跟《数理新发现》抢时间。如果对面中文版先发表了,肯定会引起许多数学家的注意,等到人家自发的翻译成英文,论文价值就不大了。 其实从常理来说,如果换了别人,敢一稿双投,中文跟英文投两次,《数学年刊》大概看都不会看就直接打回的。 但这毕竟是乔泽最新研究领域的论文。所以可以破个例。 这也再次证明了所谓规则,都是可以灵活的。如果不能灵活,那只能说明投稿者的能力还不够强大。 于是洛特·杜根先给爱德华·威腾回了封信,委婉的提醒了这位新晋的诺奖、菲尔兹奖双料得主,他这段时间受了多少委屈,希望能增加些对方的负罪情绪后,这次开始翻看起论文。 果然,乔泽的风格很明显,就是那种没有专门研究过,大概率不太看得懂那种感觉。 于是只是随便翻了翻之后,洛特·杜根便直接拿起电话打给了彼得·舒尔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