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帝二代狂飙日常(基建) 第201节 (第2/6页)
对于这个问题,霍瑾瑜倒是可以肯定,未来两年的重心就是这些。 毅王:询问是不是国库的钱不够花了,若是不够了,他会加紧开采草原的矿,毅王府的岁禄也暂时不用发了,毅王府现下够吃。 毅王有心帮忙,可是他本身不擅长赚钱,霍瑾瑜自从登基后,不曾短过冀州和毅王府的武器和粮草,不吝啬钱财加强冀州的基础建设、铺桥修路都是基本的,还建设了钢铁厂、火器厂……要知道他也是藩王,可以看出陛下对他的信任。 霍瑾瑜挠了挠下巴。 话说这么些年,即使开了海贸还有景行这些,但是她赚得多、花的更多,运进国库的钱多,可是花钱的地方也多,虽然没到“年光族”的地步,但是现下国库也就一千多万银子。 目前这个剩余,她还是比较满意的,原先她以为以去年的那个速度,国库年底的存银不足一千万呢。 …… 其实“一体纳粮纳税”政策定下后,民间确实有许多人怀疑朝廷是不是没钱花了,所以才要改政策,毕竟这两年朝廷耗费的钱大家都看的清楚。 单是昌宁六年,那年五月的日食仍然在许多人的记忆深处不曾磨灭,都说日食过后,必有灾殃,那年也确实如此,全国各地天灾人祸频发,水患、旱灾、造反……边陲还出现了痘疫,连堂堂辽王都废了。 这年许多地方不仅免税赋,户部还要发放赈灾钱粮,能收上的钱有去年一半,就已经是幸运了,后来的牛痘接种推广,虽然朝廷收钱,据说本身就没有盈余,还要与地方分钱。 昌宁七年的山东、山西、陕西等地旱灾蝗灾并发,朝廷又花费了大代价治蝗,现下当年南下运鸭船只的盛况,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