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儒家在诸子百家里头是一种名为奇葩的存在,但就算是奇葩也是要背书的。
而且这也是时代造就的一种学习习惯。
此时使用的书籍载体是竹卷,一册竹卷能够记载的文字也不过百十个字,而且非常沉重和昂贵,能够有钱买书的没有多少,能够有藏书的那更是无价之宝。譬如按照吕家的藏书量,如果愿意将之出售的话,那么当时吕家遇到的问题不需要吕不韦入商也能很快解决此前的经济危机。
但于此时的人们而言,书就等于知识和未来。所以吕家众人最后经过商讨,最后还是在吕不韦的坚持下,选择牺牲吕不韦的仕途换来吕家的未来,而保留下了藏书。
这些书就是吕家起复的底气所在,是无价的财富。
那么曾经富有过的吕家尚且如此,寻常贫穷人家呢?他们可能积蓄一年半年才能买上一两册,那要怎么办?很简单,人的潜力无穷,当真的被逼到绝境,在极端情况下几乎人人都能有过目难忘的本事,这种本事就是从小开始培养的。
不说秦汉这类以竹简为载体的时代,就算是到了唐宋,还有一种雅窃叫做窃书呢,指的就是在别人家做客的时候通过看别人的藏书再将之默写下来并且塞进自家的书架里头。
而等到后来,知识的载体相对容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