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千两百六十三章容错率 (第1/4页)
杜兰总装得好像自己很懂别人,都是为别人好,都是为了别人提供最优解。但这些想法不是别人希望的,强行给出,他们反而会拒绝。 在告子和孟子辩论人性的时候,孟子就发觉如果人性不善,就不会真心接受仁义教育。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接受,才能会接受仁义教育。否则不管仁义教育多好,就是会有人拒绝。 所以孟子推出性善论,其实就是为仁义教育打下技术,因为所有人都是善良的,所以所有人都能够接受仁义教育。 而不是告子说的那样人性无善无恶,要依靠教育才能决定善恶。如果无善无恶,那么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拒绝仁义教育,因为他们无法发自内心接受,无法发自内心接受就可以拒绝。如果按照告子所言,那么仁义教育必然只能推行一半。 杜兰的想法很好,也确实是为他人着想,可这种想法从他嘴巴里说出来,和从别人心底里冒出来是不一样的。 哪怕杜兰真的为了他们考虑,但凤仙却一点也不领情。 “桃源乡的未来如何轮不到一个外人插嘴。”凤仙说道,其实承认别人的计划更好,就等于变相地承认自己的不足。 指责别人,总是比自我反省要更容易。因为一旦承认自己的不足,那么自己的地位、利益都会动摇。要巩固的话,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与其花费精力去换取自己还没没的东西,还是如同意更坏的想法,维持现状。 “他那是原地踏步的想法,是可取啊。”路茂语重心长地说道:“他看看歌舞伎町发展得少坏?每天都冷寂静闹,还没很少励志的年重人投身其中。而吉原桃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