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四十七章 七海之王 (第4/6页)
便一筹莫展。 为提高防御能力,许多斗舰会在船身蒙上生牛皮来强化,这类船又名“艨艟”或“蒙冲”。 所谓“蒙”,指蒙上牛皮。 至于“冲”? 由于这类船有一定战力,灵活性又较楼船高,常负责冲锋破敌、冲散敌阵,故而得名。 陈鸿鹄所在的江淮水师为了强化“冲”的效果,部分艨艟更改了船体构造。将船体改得细长如梭,以增进速度,并在船首处伸出铁制的冲角,形如大钢锥。 若有老练水手cao舟驾驭,此船顺流(顺风)而下,利用速度上的优势,伺机挨至敌舰侧面,将敌船撞出一个大洞,如同攻城用的冲车或破城锤。可谓“战船杀手”,连楼船也要忌惮三分。 可以说,斗舰是楼船的良好补充,这两种战舰构成了大唐水师的主力战舰。 一支优秀的水师,势必需要由多种大小功能不一的船只组成,彼此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大船宛如城楼,载运量大、战力强,但不够灵便;小船则似车马,轻巧迅速,然攻防能力有限且畏风浪。 因此,在楼船和艨艟斗舰之外,大唐水师中还有另外几种极具特色的舰种。 第一种是“走舸”,也称“海鳅”。 走舸为求航速,牺牲防御功能,把箭楼之类的防御体系全省,仅在船舷上建有女墙,勉强供士兵挡箭掩蔽。 船体更小、重量更轻,构造精简、航速极快,类似马战中的轻骑兵。 凭借迅往返如飞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