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九章 彻夜长谈 (第3/5页)
大帅,此话怎讲?” 李光弼道:“师弟,你精通医理,应明白癣疥之疾变成腹心大患的道理。 士卒身中箭疮,倘若久溃未愈,要其性命的往往不是箭疮本身,而是身体其他疾病。 安史之乱,就好比大唐脓肿的箭疮,久拖不决,引发出一系列内政外交问题: 大唐强盛时,朝政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在与四邻小邦的实力对比中占尽优势。 相比之下,四邻诸国因礼制尚不健全,内斗不止,灾害频仍,彼此间冲突不断而处于劣势。 统一、强盛的大唐可以轻而易举地击败一个深陷内乱而不能自拔的对手;如果唐廷有意,还能强迫对方束手称臣,成为大唐的藩属国、朝贡效忠。 反之,一个四分五裂的大唐会发现自己很难让四邻俯首帖耳。 一旦处于弱势地位,大唐就不得不放弃让藩属国称臣,转而以屈辱的姿态与颇具威胁的番邦打交道。否则,他们就会联手出击,攻城略地,烧杀抢掠。 自从安禄山叛乱后,大唐的实力仍不可小觑,但已不再是天下唯一的霸主。 辽东的渤海国、新罗、扶桑,北方草原的突厥余部、西北的回纥、西南的吐蕃、南诏对大唐一直虎视眈眈,敌对竞争愈演愈烈。 他们不再向大唐朝贡,不再听命于大唐,甚至公开与大唐为敌。 他们才是大唐的心腹大患。 安史之乱迟迟不能平定,除了跟节度使养寇自重外,很大程度上跟他们在背后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有关。 他们不仅为叛军提供武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