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五十章 马前一卒 (第2/4页)
为战场上的孤魂野鬼。” 唐欢等人闻之肃然起敬,抱拳施礼,道:“吾等愿为白将军效死!” …… 重返朔方军营前,白复又将关于李光弼生平的情报温习一遍: 契丹人李光弼,祖辈是契丹酋长,祖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安禄山、史思明也是营州柳城人。 李光弼之亲李楷洛,官至朔方节度副使,封蓟国公,以骁勇果敢闻名军中。 李光弼从小善骑射,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 天宝初年,三十出头的李光弼已经官至朔方都虞候。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李光弼又升任河西节度副使,封蓟郡公,成为河西二把手。这一年,李光弼才刚刚四十出头,而大他十余岁的郭子仪此时还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横塞军使。可谓少年得志,顺风顺水。 就在李光弼青云直上,一代将星冉冉升起时,他却突然辞官归隐,从军界淡出。直到安禄山叛乱后,才重回军队。 此事颇令人费解。白复注意到这个细节,命唐门全力收集李光弼辞官归隐的原因。 直到近日,唐门才送来情报。李光弼辞官原因竟然如此不可思议: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朔方节度使安思顺对李光弼器重有佳,遂奏请朝廷,任命其为朔方节度副使、知留后事。 按此节奏,几年后李光弼就能顺理成章地接替安思顺,继任朔方节度使,成为帝国的封疆大吏。 李光弼不辱使命,来到朔方军后,整饬军队,令朔方军脱胎换骨。一系列举措,备受安思顺器重赞赏。安思顺越看越欣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