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_第1616节 外蒙古的大生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16节 外蒙古的大生产 (第2/4页)

当地农民介绍他们主要是利用了猪喜欢拱地的习性,在沙地牧养生猪,通过猪的拱翻和粪悄的搅拌,达到肥沙沃土的作用,同时沙地牧养的生猪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实行了生态、经济效益双赢,让原本没有经济效益的沙地变成宝地。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你们来看!”农民介绍道。

    参观团看到了一边还是满目枯黄的沙地,另一变是油油的绿草地,农民告诉他们说:“给猪拱了三个月的砂地后,然后在猪料里拌上紫花苜蓿草籽,让猪再拱拱,乱拉一气,没被消化的草籽掉地,旁边还有猪粪猪尿,砂地宽松透气,很快地,这里变成了一片紫花苜蓿地。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良的草料,营养成分高,嫩杆可供人吃,是牲畜的良好食料,甚至可以替代豆粕给牲畜养膘。

    牧草经济是南人到达外蒙之后的一个重点发展发方,利用土地种草,

    紫花苜蓿地多了,一片接一片,间中还有西瓜地,秋天时大大的西瓜已经成熟,切开来吃上一口,沙沙甜甜,十分可口。

    “待到下雪时,我们就来围着火炉吃西瓜了!”来自关内的农民伯伯如是说。

    何止是西瓜地,印象中寸草不生、鸟不拉及的外蒙土地上出现了良好的农业产业,人们种植小麦,大麦,燕麦,土豆,蔬菜,发展干草和青贮饲料。还生产了不少的油料作物,例如向日葵和菜籽,以及水果和蔬菜,例如沙棘,苹果,葡萄,西瓜,香瓜,洋葱和各式各样的蔬菜!

    粮食在手,心中不慌。

    发展牲畜业,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