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75节 归化之路顺利 (第3/4页)
到牧民住房屋,就连连点头! 不仅仅是一个家居改变的问题,而是思想转变的范畴。 方士亮还组织牧民们到处参观,他们游览了北方各大城市,甚至到达南京。 南京的繁华让他们惊呆了,简直不能想象竟有如此的花花世界,方士亮微笑道:“你们不用羡慕,你们有资格享受,因为你们也是朝廷的子民!” 更高潮来了,战争结束后,约有三分之一的科尔沁部族不想离开长城内的聚居地,他们不想回到科尔沁,而是热切地盼望同族离去,好去接收同族留下的土地! 方士亮做得非常成功,五年后,他因功升任朝廷户部左侍朗,到了北平留都,实际上主持了整个漠南部族归化事宜,功劳很大,最终拜相入阁,成为人生赢家。 他撰写经验介绍,认为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生活,将会让社会趋于稳定,哪怕是归化的外族也不例外! 当部族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就会铤而走险,但当他们有了稳定的生活与大量的生产资料,发现许多东西不用拼命而是流汗就可以得到,他们就会变得保守。 此时,加上我们拥有足够武力,部族就会变得老实多了,也就奠定归化的基础。 在许多的原因中,方士亮认为人的因素最关键,派往归化地的官员必须懂得发展经济,做事必须一碗水端平。 前明与新明相比,既没有资金,又没有足够的财货,即使有些部族内附,当前明拿不出真金白银,同时也无配套的经济发展措施,当部族发现生活无着落时,造反是必然的。 还有前明官员一无经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