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_第1643节 搞掉河东的老毛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3节 搞掉河东的老毛子 (第2/4页)

伤,就算折半,一千五百人被他挽救了,这数字非常可观。

    不因他是个红毛番而歧视他,一线部队热情洋溢地写报告递交军部为他请功,认为由于敌人的投降,没有发生战斗,就避免了军人们的死伤,功不可没!

    前明期间军人就是不折不扣小受,在公家人队伍中拿最少的钱,受最大的苦,背最黑的锅,冒最大的危险。

    两中华时期军人的地位直线上升,平时待遇比同级公家人高三成以上,战争期间更高,对死伤军人的抚恤极为丰厚,譬如战死一个官兵,平均抚恤金达到了一百银元,科什图尼察救下那么多人来,可就为大明省了不少的银元!

    事实上,明军对外开战,能够花钱消灾,多花银子,少死一些人,是今上提倡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科什图尼察官拜大明兰州总兵,授少将军衔,因为朝廷树立河蟹标杆的需要,还被封为了一等男爵!

    这在大明官方上确实不同寻常,很难得!

    东南国那里红毛番不少,有的官至元帅、公爵,还有许多的红毛番将军与爵爷,而在新明朝中,红毛番少之又少,科什图尼察算是混得不错的一个。

    在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出他成功的诀窍就是:“抓住了机会!”

    科什图尼察自揭家丑,说他以前在莫斯科就是混混,想上进也没机会。

    到了东方,明军给了他一个机会,很幸运地,他抓住了这个机会,也就成为了大明朝中的一个传奇。

    话说回来,归顺明军的老毛子之中混得好的无多,不同于到东南国的红毛番,他们普遍都是航海高手,要不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