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71节 改革时代之漕运改海运 (第3/4页)
说! 他们还有官员为他们张目,反对海运,理由有四:风大浪急、海盗出没、粮食易霉、成本较高。 大多数是胡说八道,如说海运成本高,实际上海船一条顶俩是小事,大的海船一条顶上百条漕船,所需要人手很少。 关键是海运多能顺畅抵达,而漕运只要河道堵塞,那漕船过不来,京城陷入饥馑。 至于粮食易霉,这个也好说,只要做好包装,就能够有效地抵御发霉,还有风大浪急,海上年年都有商船往来,有船毁人亡的事,运河里也多有险阻,历年都有船只遇险沉没,船夫家破人亡,岂能只是海运有危险,漕运就没事? 海盗出没?! 以前确实是大问题,现在嘛,也不看看,东南国就是海盗建立的国度! 漕运改海运是一项既定方针,姚明恭执政数年,已经为废除漕运作了大量前瞻性的研究与准备,推行这项改革是水到渠成。 改革最大阻力是利益集团,为此,首先对付官员,马士英使用雷霆手段,把那些海运并不热衷的中央有关官员与相关的地方官员全部调走。 例如户部郎中葛世振,明崇祯十三年的进士榜上的探马郎,以文词巨丽,又经世而出众,其上奏兵饷之事,称“增兵不如练兵,加饷不如清饷”之语,极得帝心,崇祯皇帝曾将其名书列于御屏,后葛世振请假省亲告归,甲申变后,葛入南京出仕,其管理财政是有二把刷子,但坚决反对漕运改海运,结果去职。 又有地方大员袁枢,为浙江巡抚,其父乃大明故兵部尚书袁可立,素有才干,还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