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_第1690节 风闻奏事给不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0节 风闻奏事给不给? (第2/4页)

    没有九千岁,还会有八千岁或者是九千九百岁。

    无它,你得保命。

    否则一夜之间,山河变色,你身首异处。

    也就有了宋明的以文制武,毕竟唐代藩镇祸害之烈,令人心有余悸。

    安史之乱平定后,朝廷政令不出京城,城外尽是藩镇,无可制约。

    文官喷口水给你,你顶多是脸上臭臭的。

    武将挥刀,那是要你的命!

    一些大臣、将军久在其位,或功高震主,或势力庞大,党羽众多,但你不能轻举妄动,如果在没有拿到真凭实据之前你轻易对他们动手,就会动摇国本,令人不再信你。

    问题是等你拿到证据,可能已经迟了!

    因此宋代行台谏制度,明代用科道体制,是皇帝保江山的一种方法,只是后来走歪了。

    科,是指给事中;道,是指监察御史。它们共同构成明朝监察系统的主体。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这是用来监督百官的监察系统。

    明朝时设户、礼、吏、刑、工、兵部六科给事中,侧重于监察六部官员与事务,他们有封驳权,对朝廷经皇帝、执政大臣下发的圣旨、文书、章程,当他们认为不合理或者不合法时,他们有驳回诏书的权利,也就是说他们认为皇帝的决策不对时,完全可以将圣旨给怼回。

    他们能规谏皇帝,充任言官,谏官制度自古就有,用来议论政事,以备顾问,减少朝廷政策失误,约束君王私欲,这种谏官上达天听的渠道被称为“言路”,因此,给事中也被称为“言官”。

    还可以参加廷议和廷推,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监督其执行。

    他们的权限还有考察官吏,明朝对官吏的考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上制下,由吏部和都察院进行考核,称“考察”或者是“考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