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05节 宇宙大帝思密达 (第2/4页)
有牺牲者,但社会总人口高速增长---对外战争肯定死人,颜常武很聪明地加强了国家的医疗水平,出生人口多,老人长寿,还执行“剩女税”逼迫女子生育,结果出生人口大大多于死亡人口,严重地迷惑了臣民们,认为战争对国家人口无损。 无论在南华还是在大明,拍马屁上表要给他上尊号的大臣们不计其数,端的是谄词如潮,绞尽脑汁,争着为他上尊号。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所谓尊号是指尊崇皇帝的称号,乃封建时代皇帝、皇后、皇太后在世时的称号,始于秦代。 据《史记·秦始皇纪》有“臣(王绾、李斯)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之语。 《汉书·高帝纪下》有云:“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上)尊号(的话),(臣民)皆疑不信。(因此)臣等以死守之。” 上尊号是给皇帝面上贴金,如唐玄宗开元以后,宰相率百官上尊号,以为常制。 玄宗一代先后曾加六次,先天二年(713年)加尊号“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天宝元年(742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天宝七年(748年)加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天宝八年(749)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天宝十二年(753年)复加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由最初四字加至十四字。 因此两中华的大臣们仿照前朝,拟定的尊号一个比一个夸张,如大明内阁学士,常熟人翁与之绞尽脑汁,写道:“……外臣诚惶诚恐,敬拟陛下尊号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弘德彰文、宽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