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83节 好心被狗吃 (第4/5页)
海岸线长,有利于食盐生产,但合格的盐场一个也无。 食盐生产就是晒干海水,简单?实际上盐场区位必须有大面积的滩涂、要晴朗天多、雨水少和多风,倭国没有合适条件的盐场,而且台风跑来凑热闹,台风一来,全国盐场的食盐化水,台风喜欢的是夏秋到来,正是海盐生产的好时机,待到台风没了,海盐生产的良机也过去了。 其它小国亦是如此,想产好盐得看老天爷的脸色。 明国产盐条件得天独厚,有漫长的海岸线,大多地势平坦,滩涂广阔,很适于建滩晒盐,渤海、黄海沿岸年蒸发量大,并有明显的干季---无雨,正是产盐的好天气,东海、南海沿岸气温较高,除雨季外也有干季,一般均有产盐条件,所以明国北起辽东,南到海南岛,都能产好盐。 台风来了,中国这么大,影响到北就影响不到南,影响到南就影响不到北,反正总有好盐出产。 尝过明国的好盐滋味,中华小跟班国家中上层都吃中国盐! 出口量大,赚取丰厚的利润,盐商们赚到盘满钵满! 赚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东南国的市场让出。 东南国横跨地球东西万里,产盐技术与条件不在明国之下,产量同样不少,然而为了让大战过后的明国休养生息,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东南国的盐不过南海,主要在本国销售及往西边销售,比方说缅甸、斯里兰卡,最重要的市场是印度,实现的食盐倾销彻底地占据了印度市场。 真要与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