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_第1385节 惊天的盐政大调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85节 惊天的盐政大调整 (第2/4页)

历代的盐铁垄断,将官营的盐业专卖权转让给商人,起初收到良好的效果,但中明之后,官商勾结,盐政大坏,官员与盐商获大利,民众吃高价盐,国库空虚,终于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盐商也就走到了尽头,被颜常武一口包圆,吃光抹尽!

    盐是中国历史上垄断时间最久的商品,比货币垄断还要久。在古代中国,盐业专卖又称禁榷。自汉武帝起,各朝都对盐业实行不同程度的专卖,其他被专卖的商品还可能包括铁、酒、茶叶、矿产品等。这样合法贩卖的盐叫官盐,非法贩卖的叫私盐。

    在古代,贩卖官盐的利润巨大,而私盐更是暴利,如明代参与私盐活动的包括产盐的灶户私产私销;盐商夹带私盐,有盐商每年销售定额盐引70余万引,获利60余万两,而夹带的私盐获利竟达160万两,还有官员与兵弁贩卖、武装贩私盐的盐枭、承担漕运工作的漕船私带等等。这简直有点“全民皆私盐”了。

    中国历代对私盐打击的力度是相当大的,捕私盐者。私盐贩子要杀头,连相关官员都要连坐。五代时,盐法最酷,贩私盐一斤一两就可以正法。宋代略宽了一点,无非是杀头的标准放到三斤或十斤而已,一般人贩私盐谁不十百斤的,统统有砍头的份儿。

    元明对贩私盐的惩罚是一脉相承,对私盐的打击和惩罚从未放松过。读盐政法律和案例,至今都可以感到血腥气。

    前明也不例外,原本还做得不错,但当吏治败坏后,盐政就一塌糊涂,如今盐政从新专卖,大家就看朝廷有何新举措。

    还是有很多新意思,朝廷内阁阁员们分工有两个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