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6节 高度集权的君主之路 (第3/4页)
信息,不出紫禁城,就知天下事。 其实密折制度不是新鲜事物,颜常武在东南国用过,大明也有用过,但用得较少,毕竟不是谁都想当特务的。 现在说得很清楚,不允科道风闻奏事,就用密折制度取而代之,大行之! 如今正式成为了一项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朝廷递密折,臣子们不由得钦佩不已,叹为观止。 “这一招真是高啊!” 密折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 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比如一省之内,督抚、布政使、按察使、道台都可以独自上折密奏,那么谁还有胆量背着皇帝做不臣之事?密折制度使得同僚变成了“特务”,谁都有打小报告的可能,自然是防不胜防,于是只好老老实实。 还有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皇帝对密折的重视程度高,有着优先御览的特权,真正实现了及时的下情上达。 密折制,等同于广开言路,群臣可以直言进谏,使大臣们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 科道官员不再把持言路,从而党争的手段被削弱了。 密折奏事的权利只有得到朝廷宠信的人才能享有,臣子们为了获取朝廷的信任,纷纷献媚,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但密折制度也有种种的不足,尤其是对于体力的要求。 密折制度初起之时,官僚们的积极性很高,纷纷上奏,看到御案上半人高的密折,朱和坪大皱眉头! 不仅需要时间去看,还要花精力去想! 他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