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736节 在远方为法国的担心 (第2/4页)
食、宫廷舞会、沙龙! 特别提到沙龙,从17世纪开始,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比如国王路易十四的第一情妇蒙姐所办的沙龙就让男人们趋之若鹜)办起了沙龙,她们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在那图书不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的年代,具有很大的影响,是一个展现自己扩大影响的极好舞台。 沙龙的进出者有每位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其中一些文人学士往往在沙龙里朗诵自己的新作。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抱膝长谈,无拘无束地在沙龙里传播信息,制造舆论,从高谈阔论中吸取富于智慧的语言,洞察人们的良知。 也就是说“谈笑有高明,往来无白丁!” 正宗的“沙龙”有如下特点: 1、定期举行; 2、地点多是富丽堂皇或典雅精致的场所; 3、时间为晚上,因为灯光常能造出一种朦胧的、浪漫主义的美感,激起与会者的情趣、谈锋和灵感; 4、人数不多,是个小圈子,通常都是名流; 5、自愿结合,三三两两,话题很广泛,很雅致,自由谈论,各抒己见; 5、一般都有一位美丽的沙龙女主人(这是关键点。只要女人够漂亮,地方简陋点没关系)。 看看,这个就是时髦! 法国的时髦引领全欧洲,无一国可比。 相比之下,卡尔森去过英国伦敦,觉得那里简直是文化荒漠,那年头的伦敦甚是无味,全是海盗、渔民和商人,还没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没钱,没人(整个国家才一千多万人,伦敦郊外就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