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之雄霸海外_第1693节 廷议风闻奏事(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93节 廷议风闻奏事(二) (第3/4页)

理分明,言之有物,说明缺乏风闻奏事的危害性。

    待他说完,朝堂上大臣们纷纷说:“臣等附议!”然后跪了下来。

    好家伙,包括了内阁三阁老方士亮、周六一、吴易三位重量级大佬,还有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太常寺卿、太仆寺卿、光禄寺卿、詹事、翰林学士、鸿胪寺卿、国子监祭酒、苑马寺卿、尚宝寺卿等大多数官员以及所有的科道官员,占了殿上朝臣的三分之二。

    只有马士英、杨天生、堵胤锡三位阁老以及六部主要官员以及部分九卿官员反对,泾渭分明!

    一般地,把业务官员称为“浊流”,他们负责具体事务,大有机会上下其手,搞些不合法的行径。

    而象姚至言这些科道官员、詹事、翰林学士等,都是清水衙门,叫做清流,与浊流两边天然对立。

    果然是预料中的一边倒,朱和坪并没动气,他知道那些官员中至少大半以上不是别有用心,许多人是忧国忧民,认为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缺乏应有的监督,科道没有风闻奏事的权利,导致于贪官污吏损害了国家、朝廷的利益。

    现在朝的官员们经过了清洗,绝大部分官员对朝廷是忠心的!

    象内阁三阁老方士亮、周六一、吴易全都是事务官出身,他们干得一点都不含糊,要政绩有政绩,要人品有人品,说多光鲜就有多光鲜,才能够在庞大的文官队伍中脱颖而出,他们的提拔是经过颜常武同意的,说他们想反朝廷,朱和坪头一个不信。

    也就象前明那样,初期科道官员风闻奏事很给力,也很公心,但到了中期之后,风闻奏事的权利才变质。

    就拿姚至言来说吧,他任户科给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