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初唐峥嵘 第449节 (第6/8页)
孤女来说,已经是不错的结局了。 李氏平日寡言少语,但内秀于心,其实心中也有些隐忧,一方面是她听堂弟李昭德提过叔父李药师与邯郸王之间的纠葛,代州诸事在朝中并不是隐秘,李善不止一两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出对李靖的恨意。 毕竟如今陇西李氏丹阳一房,代国公李药师是头面人物,分量不是李药师、李乾佑所能比的,如果日后邯郸王与李药师再起纠葛……李氏对此颇为担忧。 不得不说,李氏比其婆婆苏母在这方面强太多了,只不过嫁来几日,就通过李昭德的描述,以及对丈夫与李善之间的交流的观察,很快就判定,苏定方与邯郸王之间的关系,牢不可破……甚至可以被视为一体。 另一方面,李氏敏锐的察觉到,婆婆苏母似乎对邯郸王颇有不满……这是她难以理解的,婆婆都是人家从鬼门关拉回来的。 坐在那发了会儿呆,李氏决定去东山寺上一炷香,毕竟是世家女,陪嫁过来的侍女、下人不少,虽然苏宅因为迎亲而扩建,但还有部分仆人不得不借住在李客师、李乾佑宅子里。 沿着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缓步登山,眼见亭后的杏花林,嫣红雪白,混杂一片,李氏心神大畅,无声吟诵,“沾衣欲湿杏花雨……” 李氏也曾诵读过大名鼎鼎的李推敲的诗集……心里还在想着,那位崔十一娘真是好福气。 “夫人!” 听见侍女的低呼声,李氏蹙眉转身,不等提醒,就面露诧异之色,站在半山腰处,放眼望去,只见周边田野中正在忙碌的农夫纷纷向村中汇集而来。 当年李善是仿造江南水乡来重新布局村落,但刻意的放宽了道路,这个时代普通民居都是平房,很少有楼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