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98 (第2/4页)
盐,因此,朝廷不得不准许盐商向富裕灶户,采购多余的食盐。 这就是所谓的“买补余盐”,说穿了,就是朝廷变相妥协,承认私盐的存在。 恶例一开,本就千疮百孔的盐政,更加难以维系,每年的盐税收入越来越少,也就不足为奇…… 足足喝光了三壶茶水,茅坤才把多年研究的心得讲完,唐毅顿觉受益匪浅。 以往提到盐政,他也单纯认为是盐商贪得无厌,把本该属于朝廷的税收给贪墨了。 直到此刻他才清醒,收不上税的根子还是在祖制,还是在朝廷。 商人逐利,无可厚非,总不能指望着他们赔钱做生意吧! 茅坤微微一笑:“大人,您现在明白了鄢懋卿得罪了谁吧?” 唐毅用力点头,“鹿门先生一番高论,让我拨云见日啊!盐商分成两大块,一部分是腰缠十万贯,垄断食盐销售的巨贾。还有一部分,是多数人都忽略的,或者说不愿意正视的,就是那些原本煮盐为生,经过几代人的发展,成为富裕灶户的商人。” “大人一针见血!”茅坤感叹道:“鄢懋卿要调整食盐销售区域,价高者得,实际上是把整个煮盐、运输、销售,统统交给了巨贾。而那些富裕灶户必然受到冲击,他们怂恿手下的灶户闹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唐毅深以为然,富裕灶户的势力并不差,光是从大明人口增加,官盐产量快速下滑,而市面上不缺食盐,就能看得出来。 简单的数学估算,这些富裕灶户,还有和他们有关的盐商,差不多掌控着八九成的食盐实际产量。 偏偏他们的身份又十分尴尬,属于灰色人,严格意义上,他们都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