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03 (第3/4页)
杨博接替兵部尚书。 杨博也是志在必得,可惜,就在廷推的前一天,突然传来噩耗,杨博的母亲突发疾病去世,按照规矩,杨博必须丁忧守制三年。这是官场上谁也更改不了,越是高官就越是担不起不孝的罪名,杨博只能带着遗憾和伤感,回归山西蒲州老家,为母亲守孝。 杨博退出了,可是许论实在是老迈昏庸,加上他和许家又有牵连,大司马的职位是万万坐不下去的。 严党正在搜寻合适的人选之时,嘉靖下了旨意,调工部尚书唐顺之接替兵部尚书。由于是平级调度,并不需要廷推。 而且唐顺之资历威望摆在那里,加上这段时间以来,不论是外城建造,还是京津之间的直道,都颇有成绩,接替兵部也无人敢说什么。 只是这个调度对徐党来说,不亚于天降甘霖,好些人奔走相告,喜大普奔。 原本唐顺之虽然是工部尚书,可实际上工部都cao持在严世藩的手里,唐顺之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只是个空架子,说穿了就是大号的包工头。 可是兵部不一样,六部之中,仅次于吏部的实权衙门,而且南北都在打仗,兵部的地位更加突出,如果能做好了,对徐党的加分极大,而且手握兵权,也能压制严党,防止狗急跳墙。 一度,甚至有人猜测陛下要扶持徐阁老接替严嵩,不过接下来的任命又打破了大家的迷思。 浙直总督胡宗宪因为进献白鹿有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衔,奉旨总督东南军务。 从浙直总督,变成东南总督,胡宗宪总算是取得了和当年张经一般不二的地位,甚至比张经还要厉害,毕竟他头上没有讨厌的提督赵文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