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首辅_分卷阅读100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05 (第2/4页)



    别忘了,围绕着运河,还要庞大的漕运集团,这帮人岂能容许在京城边上出现一个粮食基地。有人暗中使坏,恐怕也是天津屯田反反复复的原因之一。

    如今的情况,却有些不同,最大的差别就是天津作为港口之后,城市发展起来,市民直奔着百万去了。

    本身就是庞大的市场,东南的漕粮虽然依旧供应,可是城市大了,需要的多了,南方的粮食也不是无限的,而且南方的城市膨胀更快,都需要从江西、湖广调粮食,结果就是米价几年之间,翻了差不多一倍。

    这时候在小站屯田,向天津供应粮食,从市场来看,绝对是有利可图。

    算清楚了账,唐毅就来了信心,他先是找到了俞大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俞大猷当然赞同。

    朝廷粮饷有限,还经常短缺,能自己屯田,绝对是求之不得。

    意见统一了,可是该怎么下手,唐毅还没有准谱儿,他也不是全知全能,水利就是一块空白。

    恰巧年初的时候,广东巡按潘季驯被调入京城为官。途径天津,正好大卖,潘季驯随着一些官员来小站看望唐毅。

    唐毅见到潘季驯,可激动坏了,这位是公认的治水的天才,连黄河都收拾的服服帖帖,小站的这点麻烦,在他看来,肯定不是个事。

    唐毅热情招待了潘季驯,席间就谈到了他准备屯田的想法,潘季驯大为赞赏,亲自花了十天时间,在小站周围转了几圈,最后临行的时候,拿出了他的方案。

    潘季驯依据在广东的经验,采取围田耕作方法。

    围田的格局是“一面滨河,三面开渠,与河水通。深广各一丈五尺,四面筑堤以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