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305 (第3/4页)
是入朝为官以来,所见所闻,朝臣昏聩,党争不断,天子修玄,避居西苑。天下大乱在即,还不自知,真是让人心痛啊!” “没错,太岳兄,就请你给大明当一回医生,看看病在何处?”唐毅虚心问道。 张居正沉默一下,点头道:“下官就献丑了。大明积弊无数,归根到底,首在财赋,百姓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国朝又何尝不是如此。拿丁口田赋来说,洪武二十六年,大明在册人口,六千万有余,至嘉靖四十年,在册人口,竟然只有五百九百万,立国二百年,公认生息繁衍,百姓增加数倍,以致天下几无空闲之田,可为何丁口会变少呢?简直有违常识。下官仔细查阅黄册,对比研究,我发现以绍兴为例,在册人口,竟然只有洪武年的四成五,若真是如此,绍兴府只怕早就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了。奈何这些年绍兴文风鼎盛,每一科会试都有不小十人中进士,一府之力,比起好些省份都要辉煌,岂非是咄咄怪事!” 借着酒劲儿,张居正把一肚子的话都倒了出来。 越是东南繁荣的地方,在册人丁就越少,缺口就越大。 其中的原因也不难理解,经济繁荣,文教大兴,每年考上科举的人数众多,有了功名,投献成风,手上的土地就多了。 要耕种土地就要人手吧,很多自耕农就变成了佃农,他们从此之后,就在官府黄册上消失,只是给官绅地主缴纳田租,却不负担朝廷的钱粮徭役。 土地兼并,不只是使得土地大量集中,也使得劳动力严重流失,而朱元璋当初定下来的规矩,赋税总额是不变的。 被不少学者吹上天的“盛世滋丁,永不加赋”,其实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