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27 (第2/4页)
徽州这些传统的科举死亡组,都是这个情况。 那有人要问,如果增加府学和县学的生员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 有这种想法,只能说你图样图森破,大明有十三个省,无数落后的州县,如果东南随便增加生员数量,那么科举榜单就都是东南的了,久而久之,朝廷之上,也只能听到苏松浙江的口音了。 对于科举制来说,这几乎是无解的难题。 可是别忙,自从开海之后,唐毅就有了破解之道。 不是读书人众多,进不了府学县学,没法参加考试,没有出路吗? 市舶司需要人才啊! 每年几千万两,上亿两的货物往来,要多少账房先生,要多少精通估价的报关员?还要多少钱庄柜房的掌柜? 粗略算算,每年人才缺口就有一万人以上。 想要弥补缺口,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大兴教育,培育自己的人才。 唐毅在接见杭州士绅的时候,把自己的想法阐述了出来。 “学校不能只为了科举存在,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走科举的道路。东南商业要发展,同样离不开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才。各地广建蒙学,让幼童入学,经过三年启蒙教育,成绩好的,参加进士考试,能进入府学和县学深造最好,屡试不第,或者要养家糊口,无意科举的。可以进入专业学堂,顺利毕业之后,就可以到市舶司工作,或者给各个钱庄商行,充当管理人才,也算是一项体面的活计。” 唐毅笑眯眯说道:“眼下要建立三座学堂,首先是财经学院,培养账房先生的;第二座是翻译学院,培养通夷人才;第三是法学院,培养熟悉法律,典章制度的人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