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958破罐子1959弄假成真 (第4/12页)
…实在不合适发。” “署名是我,反正我这张臭嘴得罪不少人了,”徐老师也觉得这稿子能不能发不好说,才主动上门的,于是就试图做通这个工作,“出什么责任,让他们找我来。” 他可是不怕对方找上门,陈太忠能把刘晓莉捞出来,自然也能护得他周全,有这么个机会,他当然要写得犀利一点。 “你的取证,有问题,而且人物也还都是实名……这个必须改,”主编说起这些,那是一套一套的,“这样吧,要是能登了,你这篇稿子才能上……我这也是为你好,到时候追究起责任来,你可以说是看了商报的新闻。” 杂文评论的取证确实是这样的,你必须得有可靠的消息来源,尤其是随遇而安一向笔锋犀利,那么,他既做采访者又做评论者,就有点过分了。 是的,容忍这样的杂文上报纸,报社本身都要担负一定的责任,这也是媒体中的潜规则,你自己发掘一点新闻中规中矩地评论没问题,要是想对一些敏感事件大肆褒贬,那么先要有翔实的事件报导,你才能哇啦哇啦地说话。 大部分的媒体,对相关红线特别敏感,没有人规定必须这么做,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么做才能将风险最小化。 你既负责取证又负责抨击,那权力也太大了一点,一个人就能引导舆论走向了——我说,你真当自己是中视的吗? 随遇而安被他这么一说,也没辙了,徐老师还以不事权贵而自矜,自是不好说拿陈太忠说话——其实他写些有偿杂文,主编也是清楚的,大家老朋友,谁不知道谁啊? 刘晓莉也写了报道了,她是正经的报导,说是有这么个事情,浓墨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