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三章 衍生论点二:弱势、共情与同理心 (第3/5页)
来,但他本人却觉得自己岁数大了,差不多到头了,不如痛痛快快地玩一场然后离开这个世界吧,在这个时候,他有一位老友理解并尊重了他的想法,他们离开医院,游山玩水,最后潇洒告别。……这个时候,你们觉得“家人”和“朋友”这两边的做法哪个正确呢? [回答]答案是,没有对错之分。来自家人的是不放弃,是挽留,是关怀;来自朋友的是理解,是尊重,是共情与同理心。如果老人最后活了下来,他未尝不会感谢家人的不离不弃;如果老人与朋友旅游后离开人世,他说不定在临死前也会闪过一丝后悔和不舍。这谁能说得准呢? [回答]人生是很哲学的,没有定论。但不得不说,同理心是很重要也很宝贵的一项品质。拥有同理心的人,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就像我虽然不能帮你切实地提升考试成绩,但我可以在你因为成绩陷入抑郁和焦虑时,陪你一起说说话,一起坐在屋顶看星星。 [回答]同理,这也是当时在点评时评委老师们的看法。强与弱的概念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作为弱者的瞬间。引用一下岳扬老师的话,“当我拥有着你拼命想拥有,却始终得不到的东西时,我所有建立在这东西之上的傲慢行径,对你来说就是一种高高在上的yin威。” [回答]各位卿卿,不要以为“这个东西”的体量很大,很遥远。它可以是“健康”、“健全的器官”,也可以是“我的成绩”、“我今天在游戏里抽到的卡”。懂了吗?有些时候你的分享和你的关怀,或许对别人来说是一种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