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二十六章 回选 (第2/4页)
。 “秦科式论文拆分”这一玩梗名词因此出现。 每一位秦一科技的学者都多多少少干过这种事,毕竟从A到Z太跳跃,别人思路跟不上,两边无法沟通,秦科人被迫孤高寂寥还总被声浪质疑,久而久之也烦,遂遵循当前的发展步调,把A→Z变成A→D→G,一步步来。 当然,比起详细拆分,秦一科技更喜欢闷声不响先把成果投入应用,等东西做出来了再把实践结果和理论研究一起推到台前,让其他人自己研究细看。这个风格主要是被程铮带起来的,姜子扬等人纷纷效仿。 话回当前,“秦科式论文拆分”的情况一多,就导致学术界看秦科人的论文总会神经敏感,看了第一篇便忍不住自动自觉往大了想。不过这位秦玦却是异常沉稳,成果多,写得也细,态度突出的就是一个“你别急”,在一众ADG里冷不丁出现了一位老老实实的ABCDE,大家还挺惊讶,总觉得不对劲,有阴谋。 其实哪有什么阴谋,都是陈瀚想在成果完全发表之前给龙国争取时间吃透新理论新技术。别说切香肠了,要不是真怕秦玦被人安上“水成果”的名头,他恨不得把她那几篇论文切成rou糜。 而这样做就方便了晚风这群学生,讲得细还不好?能看懂,能跟上,又出自秦一科技,颇具权威性,恰恰就是他们想要的参考文献。 旁人都揣测这位秦玦是不想太高调,所以才“温水煮青蛙”,挂了个艺术的名来研究新技术,可晚风不觉得,科技运用在艺术上怎么了呢?建设精神文明多重要啊,她至今都被现场版《熔炉》和它的舞台设计深深震撼。 综合种种,秦玦几乎是晚风最憧憬的学者之一。 现在她竟然能收到她的offer,心情只能用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