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教化 (第5/6页)

报也有意思,每日最显眼处内容都有不同,今日先摘录了几则文人斗智故事,主人公是王安石与苏东坡。

    一日,王安石与苏东坡论及鲵字,说此字从鱼从儿,合是鱼子,四马曰驷,天虫为蚕,古人制字,定非无义。

    苏东坡闻言拱手问道:“鸠字九鸟,可知有故?”

    王安石想了许久,想不出是何缘故,于是认真请教。

    苏东坡笑道:“《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

    天子看到这里,不由手抚圆肚大笑道:“有意思,有意思。”

    然后天子又看了几则都是这样文人智斗的故事,都是开怀大笑。

    天子道:“对于读书人而言这样的故事最是讨巧了,这新民报嘛,比天理报少了教化之意,比皇明时报少了几分严谨,但胜在合人心思。”

    天子继续读下去,当然除了这些笑料,还有各地科举之事,都不知这主编从哪里找来的,一条条看去都是令人看得津津有味。

    其中还有几篇古人论战,甚至有一篇番薯在北直隶推广情况。

    在这讲述番薯的篇幅里,里面介绍了一条用番薯备荒之法。

    他说若是某地闹饥荒,就可以立即栽种番薯种子,只要番薯长到两个月,就可收得指头大小的番薯,而其茎叶可以拿来蔬菜,如此可以大大减轻饥荒。

    天子看了摇了摇头道:“稀奇,稀奇,这等说法可有什么所凭吗?不会是想当然想出来的吧。”

    陈矩,田义都是说不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