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两百三十六章 衣钵 (第2/6页)
庵,是湛若水的再传弟子,也是后来大儒刘宗周的老师,学兼理学心学之长,功底相当扎实,由他来撰文反对冯琦之论。 这新民报的一贯主张,就是立场没有偏颇,其用意就是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因为冯琦与许孚远的辩论,引起理学与事功学的辩论。心学也不甘寂寞,也参与了进来。 心学的代表是太仓管志道,他平日也是好与人辩难,并四处讲学,名望不亚于许孚远。 他有一句名言,必有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不为之力,而后可以立身。 管志道学贯三教,当下以‘心之体无善无恶’与理学的‘道性善’辩难。 管志道之意,就是理学心学虽都出自于孟子之道统,但也有不同,一为道性善,一为无善无恶。 无善无恶之语,不仅是王阳明说的,更出自于周敦颐‘太极本无极’之说。 管志道出面代表心学反对理学的‘性为善宗’之语,无意间却成为了事功学的友军。 人性到底是善,恶,还是无善无恶,大家各执一词,凭什么要天下读书人都接受性本善的观点。 那么因性本恶之言而让荀子罢祀也就名正言顺了。 眼见从复祀荀子,一直到性本善,性本恶的争论,但理学众儒者都表示不能再忍了。 事功学之脑残可以不计较,但心学你们怎么也跟着起哄,还是不是思孟学派的一支。对于理学而言性本善,乃理论之大本,岂容挑战。 此事惊动了东林书院的顾宪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