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两百四十五章 海漕 (第2/9页)
“不过沧州尚武之风极重,东汉时渤海太守即感民风彪悍,劝百姓卖刀买犊,卖剑买牛,可惜百姓不听从,故而我们还是在船里读书,少走出船外以免招惹不必要的是非。” 翁正春,史继偕都是称是。 这时候运河水浅,船行得极慢,必需雇人拉纤,当即船家下船与纤夫们讲价钱。 翁正春不是第一次进京赶考,知道这运河纤夫,以及漕船上的水手舵夫都是鱼龙混杂之辈。 纤夫不用多说,而漕船因为运兵大量逃亡,故而到了万历朝时漕军不得不从民间雇佣水手舵夫充数。 而纤夫水手舵夫之间也有帮派,大多以地域,信仰划分,每年漕运过后,他们都是聚众而居如此窜连一起,遇到什么事情也是由帮派出面打理。 因此船老大也不会压价太狠,他与这些纤夫们讨价还价一番,便给了银子让他们拉纤。 纤头拿钱后即召集了在岸边或坐或立的纤夫,让他们按序准备拿筹。 纤夫听得有活干,当即上百号人排好了队。 这些纤夫看去虽是精瘦,但都有一身的气力,他们将腰肚间的草绳重新捆了好几圈狠狠地勒紧后,脱去上衣即来到船边拉纤。 每个纤夫必需走一段路,待筋疲力尽了去纤头那边拿筹,若是半途没了气力,则不给筹。 如此船就这样慢慢悠悠地行走在运河上,拿到筹的纤夫先坐在一旁歇口气。 船虽行得慢,但还算稳当,运河两岸也没什么景色,都是长满芦苇的荒滩。翁正春三人正要回船舱读书,却看见运河前头行来一名官差,以及一大群纤夫。 “谁叫你们漕帮来这里拉纤了?前面的漕船都堵在河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