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文魁_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义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两百四十三章 义气 (第3/7页)

也是便利。”

    “说了利再说弊,这弊也显然在于其一,官多徒役众,沿途盘剥搜刮不厌其极,漕运每年用银近千万两,满打满算一石漕粮运之京师,其价十倍有余。”

    “二在于黄河泛滥不止,要治河漕先治河。”

    “三在于漕河之势,中间高两头地,官吏维持所费不知几何,朝廷难堪其负担。”

    翁正春,史继偕都是点点头然后问道:“海漕之利弊呢?”

    毕自严当即道:“以往海漕之弊在于道远路险,费财损人,但吾以为海漕虽有漂没之损,却无盘剥之费,挨次之守,就算加上加耗,也远远比河漕所费小。”

    “其次在于船,我山东所造海船已可有千料之大,虽不如闽浙商船,但也可以航海。当年元都于燕,仍能从江南以海船运粮,为何今日不可呢?只要海运一行,那么维持运河之费,治理黄河之费,疏通河道之费,拉纤之费朝廷都可以省下来,如此不仅可以丰国库,也可以解民困。”

    翁正春,史继偕对视一眼。然后史继偕道:“毕兄所言极有见地,这么说也是支持海漕,但为何反对我们二人呢?”

    毕自严道:“既是海漕有如此多之便,为何本朝至今都不能推行呢?二位可想过吗?”

    “当年河督王临海尝以海运试之。”

    毕自严笑了笑问道:“那么两位可知王临海为何提及行海运之策?”

    “不是利国利民吗?”

    毕自严笑道:“两位只知其一,当年王临海为何提议要开海运,其因在于黄河改道,故而朝廷提议在莱胶开运河,但是王临海时为山东之大员,若是在莱胶开运河,必消耗我们山东地方之大量人力物力,故而才出面反对,并非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