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换个恶人来 (第7/9页)
冲突,此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陈矩道:“这倒不失为一个折中的办法。但是你也知道礼部尚书虽权力不如各尚书,但是毕竟是九卿之一,皇上未必肯给啊!” 众所周知,明朝最高的决策有几等,一个就是内阁的阁议。 阁议就是内阁几个大佬,每日一议商议处置军国大事。 次一等就是九卿廷议,九卿礼,吏等六部尚书,加上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九人。 在没有设内阁的时候,九卿廷议就是朝廷最高决策机构。国家里最重要的大事,这九个人聚在一起商议基本就可以定下了。 另外还有三品以上官员廷议,甚至还要加上代表言官的六科十三道。 不过这样的廷议,基本用在不得了的大事上,比如说立储啊,迁都啊,商议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的人选。 这样的廷议基本一年都很难碰上一次。毕竟身为官员,大家都事情都很忙,整天公务缠身,怎么能整天开会。 但九卿廷议就不一样了,这是真正的共商国是。比如当初林延潮任礼部侍郎,就是在九卿廷议上商议决定的。 九卿廷议也是对内阁的制约,身为一名尚书,若是内阁大学士真得整天刁难你,那么逼极了人家,他就敢在九卿廷议上与你唱反调。 所以同样官居二品,官员差距也是很悬殊的。 比如漕运河道总督,这是河漕一事以后,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两职位统一所设,手中实权极大,黄河运河流经的各省地方行政长官都听命从事,而且这是公认的肥差。 至于吏部侍郎虽说是三品,那是可以与其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