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火铳军,三段劈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火铳军,三段劈枪 (第2/5页)

,呐喊“庖厨之军,军之保障。后勤卫国,壮哉大明”。

    人群之中,一些老厨见到这一幕,被感动得直掉眼泪。这辈子是值了,值了,庖厨也是军,是后勤卫国的军,也是堂堂正正的大明军人!

    就在众人看着两个阵列的后勤兵通过观礼台之后,随后而来的四个方阵,才是真正的令无数人动容。

    走来的军阵,为首的人即不是武将,也不是文官,而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是百姓。

    这一批百姓,高矮并不一致,迈着的步伐虽是统一,但多少有些不齐整,然而可以通过他们的面容看到,这已经是他们能做到的最好了。

    “藏军于民,民兵为根。军民一家,壮哉大明。”

    朱棣见广场上的万民开始议论,有些嘈杂,不由地提气,高声喊起。

    此言一出,无数文官、武将为之色变。

    文官考虑的是,这判语可都是皇上写的,蕴含着皇上的意志与某种施政方略。如今皇上公然喊出军民一家的口号,还提出了藏军于民,很显然是一种尚武的倾向。大明现在已经没多少敌人了,皇上这个时候还尚武是想干嘛,总不成想要再次远征,把蒙古帝国的地盘也给抢过来吧?

    不可以,绝对不可以。

    国家太大,容易崩溃。现在大明的国土已经增加了许多许多,但人口还没有增加上来,占据太多的土地又有什么意义?

    蒙古帝国占据了数不尽的土地,可结果呢,直接分裂了啊。需要想办法引导皇上,少尚武,多重民事。

    武将们从这句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军民一家?

    在大明,军就是军,民就是民,军有军籍,民有民籍,这两类户籍是同一个高度的,军不受制于行政官管理,在身份、法律乃是税上,都直接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