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三十四章 弃笔从戎的书生(三更) (第3/6页)
学了直接可以拿去使用…… 比如兵学院,只要你考核通过,是允许进入兵部或五军都督府挂职,然后去教场带兵演练与实cao的。比如商学院,是可以自己发现商机,自己做买卖的,商学院里面不少监生还没肄业,就已经有了几间铺子…… 出彩、出挑的多是其他学院,而儒学院却始终没有出一个厉害的人物,这让方孝孺不得不紧张,不得不涉入朝堂,以体现儒家学问的存在与价值。 只不过,方孝孺终究还是儒得太多了,以至于处处以儒学思想为主,忘记了朱允炆的性情,忘记了大明的国情。 朱允炆是一个不允许大明子民被欺负的君主,谁欺负,就揍谁的性格。 大明的国情是文胜武昌,朝廷既大兴文教,兴办教育,又推动武举考试,推崇尚武,还大肆宣传历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武将。 在这种大环境下,大明唯一的选择,那就是宣战。 如此显而易见的事,也值得在朝廷上闹起来,实在是令人费解,唯一的解释,那就是方孝孺进退失据,下了昏招。 在刘儁、徐辉祖谈论儒生的时候,西安府学的钟声敲响,八十余生员从学堂中走了出来。 霍邻、宣青书肩并肩走着,看着黄昏的夕阳,霍邻放缓了脚步。 宣青书感觉到霍邻没有跟上来,不由卷起手中的《春秋》,回头看向霍邻:“为何不走?” 霍邻看着夕阳,轻声说道:“你听到消息了吧,燕王带十万大军西征,眼下就在这座西安城中。” 宣青书回头看了看落日,又看向霍邻:“我不仅知道燕王带兵到了西安,还知道你完不成课业,明日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