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八百零五章 避雷针,匠人的伟大(一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零五章 避雷针,匠人的伟大(一更) (第5/6页)



    建筑以木为主,平日里使用的烛火主要注意点,轻易不会引起火灾,即便有,一开始也往往不大,最多烧几间房,也能救下来。可雷火这东西可凶猛了,大雨天都能将建筑给烧得一干二净,救都救不下来,哪个王朝的皇宫没遭过雷火的苦,无数名山古刹都是在雷火中一次次毁灭再重建。

    京师,武英殿外。

    朱允炆看着高高耸立的避雷针,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有了这玩意,明代皇宫应该不会再遭遇雷劫了吧?想想朱棣迁都之后,马上就被雷火烧掉了三大殿,可怜的上个朝都没地方,倒霉的大臣免不了扯几句老天反对迁都,这就是给你的颜色。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为了避免匠人辛辛苦苦造起的大殿毁于雷火,也避免官员一嘴一嘴的嚷嚷,索性弄出来,让他们见识见识雷电闪烁于奉天殿而大殿完好无损的景象。

    双喜走了过来,托着十几份奏折:“皇上,张思恭、陈珪、姚广孝三位侍郎联名奏报到了。”

    朱允炆拿起单独被选出来的奏报,打开仔细看去。

    这是营造新都的月报,每个月都会有一份奏报递送京师,详细说明建造进度,耗费,所需,困难,材料储备,匠人民工状态等,通过这些内容,朱允炆可以清晰了解新都营造的具体状况。

    大明匠人的智慧是值得推崇与敬重的,他们在建筑细节规划与制造设计上,已经开始使用标准化结构,比如廊、柱、斗拱、台基,并不是直接拉到建筑场地,而是提前在外面就打造好预制件,到了施工现场进行组装便可。

    榫卯相合,天衣无缝。

    为满足木作需求,在北平城外设置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