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九百七十六章 亩产太低,农学院难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七十六章 亩产太低,农学院难题 (第5/5页)

,是在曲辕犁基础上改进而来,取消了犁箭,在犁梢中部挖孔槽,用木楔来固定铁辕和调节深浅,即坚固耐用,又cao作轻便,售卖八百文,可没人来买啊。”

    “八百文,不低啊。”

    胡濙感叹。

    何太吾敲了敲铁犁:“抛开木、铁成本,考虑运输、匠人做工,八百文仅仅是成本,农学院可是一文钱都没赚,相对于曲辕犁一两五钱的价来说,已是低价。”

    “那缘何百姓还不买?”

    杨士奇追问。

    何太吾叹息:“因为朝廷发放过一次农具,而那些犁地农具尚未破损,加上移民来时也携带有农具,他们宁愿使用落后的,无法深耕的农具,也不愿意支出八百文去试一试。”

    盛仲点头:“不止是深耕犁,农学院复造出了汉代的三脚耧,并作了改进,一头牛拉着,一人牵牛,一人扶耧,一天便可播种五十亩地。可也因为没有农户购买,落灰仓库之中,更不要谈药剂,冷得是无人问津。”

    朱允炆明白,百姓家守旧的很,就是农具用坏了,也得给修个三次五次,想要让他们支出几百文钱更换农具,是很难的一件事。

    但再难,这种事也必须去做!

    在没有高产种子,杂交水稻的情况下,大明想要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税,稳固财政根基,就必须扩大亩产。

    “如果推行深耕,你们有把握提升亩产吗?”

    朱允炆询问。

    何太吾凝重地点头:“皇上,农学院做过对照,深耕亩产相对非深耕亩产,至少可以增加了二至三斗,若配合施肥、药剂,甚至可增加五斗。”

    朱允炆沉思良久,点头道:“既然如此,就不能明珠蒙尘,这件事朕来处理。”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