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八十八章 用或不用 (第2/5页)
他施展才华的舞台,难道他不珍惜吗?” “我们担心的是他进入二炮局之后,会对二炮局造成破坏。” 唐甲表态。 陆安见这样争论下去也没个结果,便打了圆场:“好了,这件事我们就不要再讨论了,既然消息递给了皇上,咱们就听皇上的安排便是。” 众人纷纷点头,确实,在这里争论也没有半点用处,真正决定胡元澄生死的,还是朱允炆。 就在陆安准备让大家各自忙碌的时候,宫里的内侍传来口谕:“皇上传召三位掌印与陶增光入武英殿。” 武英殿。 朱允炆将最终的封赏文书发给内阁,由内阁确定并无不妥之后,则会据此拟写诏书,这一次封赏的力度远超洪武时期,户部为此要拨出一百六十万两。 三十万将士,一百六十万两赏赐,平摊下来也就五两银子多一点,当然,真正落在大头兵脑袋上的,平均也只有三两多,好在这只是赏赐部分,户部还会在商人支付的钱财中抽出二百万两,完全补贴给底层将校与军士。 即便是如此,一名军士折合下来也只有十二两的赏赐,看似很低,豁出命去打了一仗,朝廷才给这么一点点银两。 但如果对照下洪武时期的奖励,就会发现朱允炆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比如朱元璋曾赏赐大胜军士,大将徐达一级的就不说了,只看底层,总旗米三石、白金三两三钱,小旗米三石、白金三两二钱,寻常军人米三石。 三石米啊,折算银两,还不到二两银子。 朱允炆给出的赏赐,已经超出老朱时期六倍之多…… 至于战死沙场的军士,自会按照新军之策进行抚恤,朝廷在这方面管得很严苛,甚至在军人中达成了一个共识,谁敢贪墨抚恤费用,谁就是所有人的死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