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第一届鳌山灯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第一届鳌山灯会 (第2/5页)

备期超过半年,动用宫廷匠人与民间匠人五百余,终于准备妥当。就在众人翘首以盼的时候,广西土司闹了事,许多人都猜测朝廷会不会取消灯,毕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京师犹歌舞”这种事不太好看。

    朱允炆并没有取消,反而是大张旗鼓,将京师大型灯会的消息早早挂在了建文报上,苏杭等地的商人、大户听闻之后,纷纷启程前往京师,参与第一次朝廷举办的大型灯会。

    元宵赏灯,据说始于汉代祭祀太乙。

    《史记》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乙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

    也就是在正月的第一个辛日祭拜太乙,人们在祭拜之时,以“举明灯”来纪念太乙(商汤)当年自焚祭天为人们祈雨的行为,后来这种习俗演变成了元宵节赏灯。

    最初的元宵节,大致是一群人举着火把在田间游走,其意义就是以火来祈雨驱虫,祈求五谷丰登。元宵节的火,来源于太乙焚身祈雨之火,故此也有以避灾祈福、天官赐福的深意。

    后来,元宵赏灯变得丰富多彩,也才有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绝美描述。

    朱允炆并没有将灯会地点选在午门,而是选在了莫愁湖。

    转眼间到了元宵节这一日,莫愁湖附近早已是人山人海,商人闻讯更是提早购置了户部专门划出的摊位,摆上了琳琅满目的商品。

    沿莫愁湖十里,人来人往,擦肩接踵。

    无论是京师百姓,匠人,还是商贾、学子,亦或是富家子弟,官宦之家,勋贵之后,都不愿错过这场开国以来的首次大型灯会盛典。

    谦谦君子,窈窕淑女,宝马香车,软语浅笑。

    这家女子看中了某位公子,也敢在这一日上前问一句“少年郎,可有婚配否”的惊世之言,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