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五十三章 帝王的战略定力 (第4/5页)
辩论?” 杨士奇没想到自己站得那么靠后还被点了名,只好向前挤了挤:“臣遵旨意。” 解缙等人有些忐忑。 大辩论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把所有观点都亮出来,你一言我一语,事越辩越明。 可问题是,官员利益关系不在辩论之中啊,辩论过程中,你不能爆出一句:我家在南京有铺子,在北平没铺子,所以我认为迁都不合适。 这种事大家都知道,但不适合拿到台面上辩论,否则很容易被人拿捏,扣上“自私自利”、“不顾国家利益”的帽子。 抛开利益关系,真正辩论起来,文官集团又有多少赢面?m. 但无论如何,事情暂时搁置了下来,等到了京师之后,自然有官员来反复上书弹劾,筋疲力尽之下,不知道朱允炆还能不能坚持迁都。 朱允炆以一句话结束了第一次提议迁都:“大明王朝,需要一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私利避趋之的官员,朕希望你们是这样的官员。” 北平城墙首提迁都,只是传递一个鲜明的信号,是告诉官员,自己有迁都的打算。 现在这一步棋下完了,剩下的就看群臣怎么反扑了。距离大运河畅通还有四五个月,朱允炆有时间处理这些事宜。 朱允炆停留在了北平,不断深入民商之中查探民情、商情,直至腊月二十六日,汤不平打马自蓟州返回,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喜峰口至山海关长城一线的民工、匠人吃空额案已初步查明,是为蓟州知府伙同开平、抚宁卫指挥史,借朝廷修筑长城名义征调军民合计八万,伪造花名册,虚报为十二万军民,以四万人丁来冒领、骗取朝廷工钱与饷银四十八万两。” 看着这一份文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