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二十八章 天山英烈碑(二更) (第4/6页)
山东西两断的中间,地势较高,易于防守,即可以扼守东西通道,又背靠吐鲁番、哈密、伊吾等地,后勤压力较轻,水草丰茂,且处在亦力把里的近中心位置,向西千里是阿拉山口,向东千二百余里是嘉峪关,向北千里是阿尔泰山脉,向南千里是若羌,于阗。 亦力把里城虽然地段十分好,处在伊犁河谷,两侧有高山作为屏障,可那里实在是太偏了,不适合作为大明统治西域的中心。 杨荣看着众人,严肃地说:“既然未来大明治理西域的中心很可能是委鲁母,我们不妨将军士们安葬在那里,效仿京师的英烈碑,于委鲁母建造一个大型的英烈广场、英烈碑,让后世所有来到这里的人,瞻仰与缅怀阵亡军士。” 朱棣拍案:“好,就如此办!” 刘儁、徐辉祖深深看向杨荣,朱允炆如此器重这个年轻人不是没有道理的,他心思缜密,谋略过人,更兼有军事素养,还敢于冲锋陷阵。 建造英烈广场、英烈碑,是一个极好的想法,即可以安抚军士,也可以彰显大明对阵亡军士的敬重,何况委鲁母以后必然会成为西域第一大城,汇聚大量人口,瞻仰、缅怀、凭吊的人不会少。 “调一批匠人,去办这件事吧,务必办好。” 朱棣叮嘱。 众人领命而去。 翌日,战果统计出来,与帖木儿一战,杀敌六万九千余首,俘虏七万五千余人,还有一堆实在是凑不出人形的,拿着耳朵将官也不认账,无法统计,加上一些人逃到了天山里面,太过分散,也懒得去追。 如此大兵团、十万级战场的大胜,在大明也只有洪武朝的徐达、蓝玉做到过! 现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