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七百三十七章 漕运弊病,水师承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三十七章 漕运弊病,水师承运 (第2/6页)

支运之法。以盛产漕粮之地的农民为主力,让其在里长的组织下,运输漕粮至漕粮仓库,如淮安仓库。之后安排卫所军士,自仓库取粮,然后转运至通州、北平等地。”

    朱允炆微微皱眉。

    大明哪里盛产漕粮?

    不就是江西、浙江、南直隶、湖广、山东。至于广州、川蜀等地,路太远,漕运成本太高,不算在其内。若完全由农民来作漕运主力,是不是太耽误农民的时间了?比如在湖广,哪怕是乘船而下至淮安,考虑到来回路上时间,装货,卸货时间,忙完没二十天怕是不太可能。

    一年漕运四次的话,这就是八十天,近三个月,让百姓一年花近三个月时间漕运,这不是扯淡吗?他们还用不用干农活了?耽误了农时,影响了庄稼收成,这笔账怎么算?

    宋礼见朱允炆不说话,便继续讲述:“其二,兑运法。这类法子需要朝廷多设仓库,由百姓直接将漕粮就近运输至附近仓库,之后仓库附近卫所转运漕粮,但这种法子,需要将农民节省的里程,兑换为相应的费用支给官府。”

    “等等!节省掉的里程兑为费用,交给官府?”

    朱允炆打住了宋礼,一脸疑惑。

    宋礼连连点头,见朱允炆眼神中有些愤怒,连忙解释:“皇上,其他朝代大致都是如此,即便是支运法,漕运的所有成本,也都是由百姓承担的。”

    “百姓承担?承担哪些费用?”

    朱允炆握紧了拳头。

    宋礼面对朱允炆有些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