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九百七十三章 儒学院的教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七十三章 儒学院的教育 (第3/5页)

惭愧。

    董伦教导:“人言信,到底是与他人信,还是与自己信?自己答应自己的事都做不到,失信于自己,虽无损于他人,然符合信的本意乎?信可不仅在于与国人交,还在于慎独,在于自省,在于自律……”

    朱允炆对董伦的教学能力很是佩服,此人善于引申、延展,而不拘泥于学问本身,善于引用、举例,更是直逼人性与人心。

    经此一课,诸多监生摆正了态度,认识到真正的信,不仅在于与人交往,还在于自身,自我管控、慎独于始终,成为了众人信条。

    董伦结束了课程,诸多监生行礼,一些监生见朱允炆也在,顿时热闹起来。

    朱允炆抬手,止住众监生行礼:“这里是课堂,无需如此多礼节,各自散去,好好修习课业吧。”

    众监生纷纷离去。

    董伦走向朱允炆,恭敬地说:“皇上亲临儒学院,是儒学院的光荣。”

    朱允炆对留下来的朱高炽等人点了点头,然后对董伦说:“儒学院是国子监第一大学院,儒学是第一课业,朕总需要来看看。自方孝孺走后,儒学院依旧能站得住,赢无数监生支持,你的功劳很大。”

    董伦眼神中有些愧疚:“论学问,论育人,臣万不如方先生。若皇上恩准,或可征召方先生重回国子监。”

    一旁的杨士奇、胡濙听闻,心头咯噔一下。董伦的话不可谓不大胆,方孝孺是因事被赶回老家的,他不是回家休假了,说招回来就招回来。

    朱允炆脸色有些难看,方孝孺此人最适合做学问,原以为将他放在国子监是最合适他的,可偏偏要参与到国事之中去,参与就参与吧,你好歹看清楚局势再说话,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去说话,不能张口就胡来。

    阳江船厂那么大的事,朝廷怎么可能不管,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