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四十五章 杨溥教徒,过关山(二更) (第3/6页)
快地走向目的地。哪怕你自己以为是对的,也应该找人商议与确定一番。” 朱文奎郑重行礼:“先生所言字字珠玑,弟子受教。” 杨溥呵呵地笑了起来,朱文奎和朱允炆一样,都是一个谦逊的君主,没太大的架子,不像是太祖爷,皇权的威严那是一个重,据说隔着百步远都可以感觉到寒意。 这是一个早慧的孩子,明白事理。可一码事归一码事,想要继续乘马车,还是得交钱…… 朱文奎为自己的“自信”付出了第一笔代价,没商量的三钱银子,估计是这件事给朱文奎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登基,也念念不忘杨溥的教导,广开言路,问策群臣,将大明朝的清明政治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后话不多说,朱文奎还只是一个孩子,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着一次又一次的代价。 杨溥是一个极称职的先生,他总能把握住机会,告诉朱文奎治国的道理,告诉他民间发生的事,并引导朱文奎体验百姓的生活,明白民力艰辛,百姓需要多休养…… 京师。 朱允炆每日都会收到一份朱文奎的行程文书,对朱文奎的表现颇为满意,他虽然年纪小,但懂得克制自己、承担责任,也心怀怜悯之心,并没有纨绔子弟的劣性根,就这一点来看,这些年的教育还是成功的。只不过,他到底能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不能担起帝国未来,还需要看未来十年的成长。 “将文书给皇后送去吧。” 朱允炆吩咐内侍,然后传召铁铉、梅殷、解缙,研究西北军略。 陕西,宝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