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开苏伊士运河? (第4/5页)
本色,以批量购买为由,希望黄二月、陈余降低价格。 按照大明市价,棉布一匹一百五十文,丝绸一匹六百文。亚当开出了一匹棉布一百文、一匹丝绸五百文的价。 黄二月、陈余反复争取,最后以一匹棉布一百一十文、一匹丝绸五百二十文的价成交。 亚当、伯雷等人很满意,这个价格在市面上都很难购得,皇室给足了诚意。黄二月、陈余也很是满意,约定出航之前半个月备好货物,并帮忙运至其船上。 生意事,一拍即合。 亚当等人带来了货物贩卖,又将贩卖所得的钱钞消费在大明购置货物,商品流转,货币也没有外流,相反,亚当等人随身携带的金币与资本进入了大明,成为了大明国际生意的“顺差”。 蒸汽机优化与改良逐渐深入,稳定性与实用性基本没了问题,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也得到了避免,蒸汽机的应用年限延长,可靠性有了保障,开始在皇室产业、朝廷衙署中发挥巨大作用。 工部拿出了一万两,在匠学院购置了十台蒸汽机,将其应用在器物打造上,一时之间,效率大大提升。 为了利民,工部甚至提出使用蒸汽机来打水,以缓解旱涝灾害问题,这让朱允炆不由地有些郁闷。 也不知道工部需要购买多少蒸汽机才够解决一大片区域内的旱涝问题,再说了,蒸汽机使用并不是没有成本的,其不仅需要维护,更换零部件,还需要使用大量煤炭,煤炭也是要钱的,靠着蒸汽机去解决旱涝,难。 考虑到铁船厂居高不下的成本,户部提议将蒸汽机拿出来,售卖给商人,尤其是售卖蒸汽机船只以增国库,被朱允炆断然拒绝。 在朱允炆看来,蒸汽机事关大明国运,是初级工业的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