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九百七十七章 农业增产的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七十七章 农业增产的问题 (第2/6页)

续加大技术研究,对铁犁、三脚耧等工具制作标准做好,交付兵仗局、将作监打造,同时安排专人进入山东、河南、北直隶等地,调匠人全力制作工具,至于相应花费,则报入国子监,交户部审核与拨付。”

    朱允炆清楚新工具、新耕作方式对增收的作用,别说亩产增收三斗,就是增收个一斗,朱允炆也需要不惜代价地去推广。

    一亩地增产一斗,十亩地就增产一石,五十亩地,那可就是五石,对百姓来说,这可就是近二两银子,少了饥荒与困顿,对朝廷来说,这就是三斗多的农税,朝廷多少开支不都是这一点点农税积累出来的?.

    盛仲、何太吾连忙答应。

    朱允炆看了一圈,道:“收割麦子,不能仅有镰刀,还应该设计更有效率的工具。”

    “这个……”

    何太吾有些迷茫,割麦子还有比镰刀更有效率的?

    朱允炆示意何太吾拿出纸笔,简单勾勒出了一种名为“掠子”的割麦工具,

    掠子是一个带网兜的大簸箕,直径四尺,在边缘处放置一把锋利的割刀。使用掠子的时候,左手拿着长杆,右手拽着方向绳的手柄,就这样左右手来回控制,一放一拉就可以把一大片的小麦杆割断,然后用力一抖把小麦从网兜中颠出来即可。

    掠子工具的出现年代已不可考,据说宋代有了,并没有普及开来。朱允炆打算将这种工具推广起来。

    割麦子的时候都是抢着收的,这里的抢,不是与他人抢,而是与老天爷抢,夏收麦子,最怕突发大雨,收割季的时候,恨不得日夜忙活,早点收割完。

    镰刀效率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